网站首页 > 名家专栏> 文章内容

名家专栏 周明幸和他的温州龙华书院

※发布时间:2020-11-9 4:22:26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温州龙华书院,坐落在白龙山麓的乐清市虹桥镇溪西工业区兴发822号“温州龙华日用电子有限公司”厂区内。作为一家侨资企业,董事长周明幸先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,发扬中华传统为根本,以一己之力,投入上千万元巨资打造龙华书院,专门辟出两幢大楼作为书院的授课场所,报告厅、礼堂、教室、图书馆、阅览室、男女生宿舍、食堂、公共浴室、洗漱室、洗衣房等设施一应俱全。

  周明幸先生创办的龙华书院营利性质的公益学堂,不但不收钱,反而要贴钱。该书院与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、乐清市传统文化促进会、温州市雪君工作室公益讲坛乐清分站、温州市慈慧公益志愿者协会联合筹建“ 温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公益组委会”。不定期在龙华书院举办“温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公益”七天,向全国定额招 募和志愿者。该公益讲堂就设在龙华书院内,他们传授国学、传统文化,设置经典课程;聘请蔡礼旭老师、陈大惠老师、周永杉老师、钟茂森博士、刘余莉教授、张瑞局长、靳雅佳老师、李越老师、胡小林老师、丁嘉丽老师、彭鑫老师等分别授课。

  该的性质属于纯公益性质,为期七天的或者两周的,的手机封存、后勤组保管,实行全封闭式管理。每期一百多名以及四五十名志愿者的住宿、餐饮、学习资料等全程免费,全部由周明幸先生出资提供。走进龙华书院,沿着楼梯可以看到墙上挂着先贤的格言警句和先贤图片,讲堂内窗明几净,座椅齐整,楼道干净整洁。第一次光临这里的人,立刻会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,并深切感受到被一种无形的正能量充盈。人们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,说话也不会那么大声了,平时散慢惯了的人,到了这里立刻变得规规矩矩。诺大的讲堂,可以容纳两三百人听课,担任会场引导员的志愿者举着“禁言”、“请安静”、“请把手机调至静音”的牌子,在走道上走一圈,整个会场鸦雀无声、十分安静详和。

  们每十多人为一组,被分成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忠、孝”等不同的小组,每个小组都由老担任组长,他们列队静候场外,很有秩序地分组进入会场。守候在讲堂门口的一排志愿者,穿着统一的丅恤衫,双手合于腹部,弯腰九十度向们鞠躬,齐声迎接道:“同学你好,学习愉快”!进入讲堂的们也依次鞠躬回礼,一切都显得那么彬彬有礼。

  在这里,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无论是讲课的老师,还是主持人,抑或提问的,无论达官富人,还是青涩少年,包括周明幸先生本人,在他们与人打招呼或者交谈提问之前,都会很礼貌地弯腰九十度鞠躬致礼,这深深的鞠躬,让里暖暖的。这种温文尔雅的情景,真的让我觉得有些愰惚,好像时光隧道把我带回千百年前的那种场景。在这个横流的浮躁社会里,人与人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冷漠;难得有这么一个修心养性的之地,能够放下一切,与世七天,素食简餐、粗茶淡饭,在此闭关潜修,聆听圣贤之言,学习文章,洗涤心灵,充实智慧,弃恶,人生;明幸兄此举善莫大焉!

  2018年7月14日,我接到周明幸先生的电话,邀请我作为嘉宾参加次日晚间举行的“温州市中华传统文化第二届大学生夏令营”的开学典礼。我在龙华书院的报到现场看到了“龙华书院班规”,如下图:

  开学典礼开始时,全场起立,大家齐声高唱《中华人民国国歌》,随后向黄帝像和孔子像致三鞠躬礼。落座后,们齐声朗诵“规”,接下来是领导和嘉宾致辞。轮到各小组组长上台宣誓后,由几名老上台,讲述自己的心历程和学习,向大家分享自已的变化过程。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女生,讲到自己家庭父母感情不和,家暴时有发生,她从一个听话懂事的乖乖女,变得性情古怪,脾气暴躁,自暴自弃,不思进取,染上吸毒、抽烟、喝酒、熬夜、整天鬼混玩游戏的,从人见人爱的好姑娘变成被人嫌弃的坏女孩,前途迷茫,不知出在何方?自从朋友向她推荐了龙华书院后,百无聊赖的她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,想出去散散心、体验一下这个夏令营的生活。刚开始这几天,确实比坐牢还难受,手机不让用,吃的住的搞得像部队似的,规矩又多,纪律严明,很不,想跑吧全封闭式的又跑不掉,想吃个零食什么的偏偏不让买,非常难熬。听课时打瞌睡,提不起。吃饭要排队,睡觉打统铺,想死的心都有。听着课,听着听着;怎么有触动内心深处的感觉,触及到灵魂深处。于是,就认真听课了,这七天的课程下来,她真的认识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那么肤浅和渺小,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。而中华传统美德是那么的美好和。像她这样的人,在这里没有人斜眼嫌弃,向她伸出温暖的手,拥抱她。这种久违的亲切感,让她感受到这里的一切都是充满爱心和幸福感。虽然只有短短七天,对她却是、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。回家后,她为爸妈洗脚,抢着干家务活,待人接物,礼貌周全。她的变化,令母亲热泪盈眶,感激涕零。自那之后,凡是龙华书院每有公益活动,她总是争着报名当义工。

 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,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陪读的,一位来自部队的师级干部,慕名带夫人来到龙华书院,经过一周的学习后,第二次又带了几位战友一起来学习,并且主动当起义工,在厨房当起了厨师,师长干大厨,心甘情愿地为大伙服务。深圳一个跨国企业的董事长,也在龙华书院当起志愿者,他们都是自掏腰包,放下手中的生意,大老远的跑来,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。还有那么多的教授,为了中华传统文化,不计报酬,奉献、无怨无悔。他们是被周明幸的而。有人称周明幸先生是“当代胡奉尘式的人物”!我觉得他比胡奉尘更、更有爱心!此话并不过分,亦无之意,乡绅胡奉尘创办“林”,设国学所、收养孤儿、办少儿识字班、办施粥棚,佛法国学,为一方所称道。然而,靠的是有一帮乡绅富商的共同襄助来支撑。周明幸不仅创办龙华书院,还办起了省级图书馆,出任浙江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建起了一流设施的全省唯一的百家姓氏谱图书馆。他扶贫接对了数十名贫困生,负责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。而且,周明幸近十年来为慈 善 公 益事业奉献了数百万元资金。他是一个非常谦卑低调的人,从来不事张扬。

  当我们步入食堂时,迎候在门口的三名义工站成一排,对着我们九十度鞠躬,齐声说道:“欢迎光临,祝你用餐愉快”!我赶紧也以九十度鞠躬回礼,这就是榜样的力量。们很安静地排队进入食堂,同样以礼貌相待,到了取碗筷的地方,又有几名义工九十度鞠躬,给大家递上一副碗筷,然后依次自选食物。先打饭,然后把挑选的菜肴放在米饭,再盛一碗素菜汤,依量自取,不够再添。没有鱼、没有肉;菜品全是有机食品和新鲜的蔬菜、豆制品做的素菜,有切好的水果作为餐后果品供选择,炒菜用油也是采用特制的花生油,菜的品种有十几个,色香味俱全,营养搭配合理,美味可口又健康。上下两层餐厅,可容纳两百人同时就餐,楼梯旁放置着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和腌咸菜的桶。食堂里没有嘈杂的声音,没有碗筷磕碰的声音。和老师们各十人围坐一桌,有专人引导入座。吃饭时,没有人说话,桌子上干干净净的,地面上干干净净的,连吃完饭的碗也是干干净净的;在贴有“碗筷回收处”纸条下方,放置了两个塑料筐,旁边有一个废纸篓,专门用来扔纸巾的,碗是碗,筷是筷,大家很自觉地轻放到不同的筐里。有新来的还不懂规矩,碗里有剩菜剩饭欲倒掉,几个志愿者当着他们的面,把别人的剩菜剩饭吃下去。没有责怪,没有教训,无需言语,润物无声,无声无息中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!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传统观教育,发挥正能量作用,其社会意义重大。

  2018年6月25日,我接到周明幸先生的电话,邀请我参加在他公司举行的“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年会暨家谱图书绾、传统文化教育揭牌仪式。”该省级图书馆及教育的设施是国内一流的。300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姓氏文化研究者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别开生面的会议形式让人耳目一新。

  周明幸对于龙华书院和公益事业,已经了好多年,为了企业的发展,为了书院的运转,他每年奔波于各地,成了的“空中飞人”。他把每年辛苦赚来的钱,拿出将近三分之一用于做公益事业,这常难能可贵的。温州龙华书院和浙江省百姓家谱图书馆,是他亲力亲为倾心打造的两个家园。他不但出资,自己还当起义工。他是一个,祝一生平安!

  2017年秋天,我把六七年前写的几篇”虹川旧事”散文发到了乐清市淡溪文联群。淡溪文化促进会会长陈友中看到,叫我继续写。于是乎,我又试着写了几篇发到微信群里,同群的温州市文联原刘文起老师看到后,也鼓励我继续写下去,并说很喜欢《虹川旧事》,每一篇都收藏并转发。能够得到同乡著名作家刘文起老师和诗人、作家陈友中老同学的肯定与鼓励,大大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。这一写,就停不下来了——记忆的闸门一打开,儿时的往事如电影般播放。虹桥的那些人、那些事涌上心头,脑海里出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,那些曾经远去的岁月,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。

  可能出于对家乡乐清虹桥乡土风情的眷恋,也许是离开家乡到了南洋岛国菲律宾十年之久,思乡之绪日夜萦绕,一种乡愁油然而生,并萌发出一股莫名的兴奋,就想写写家乡的往事。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,就有了创作的灵感,我用自己从小在栏杆桥头听老人们闲谈的亲身,用朴实、接地气的方言俚语,来还原故人旧事。一进入创作的天地,文思泉涌,我每天一篇,痛快淋漓地写了130篇,约30多万字,在网上发布后,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。

  我是土生土长的乐清虹桥人,长期以来,十分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并从点滴的里积累了许许多多真实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与景象。《虹川旧事》就是将我平时所积累的点滴旧事汇集而成,以性散文的形式来叙述。她不是史书,但她比史书富有生活内容与情趣;她不是小说,但她比小说来得真实与可靠。在写作过程中采用资料考证、采访和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,尽量客观、全面、准确地讲好每个故事。

  温州市文联前刘文起先生在《与故人邂逅,与往事相逢》一文中写道:《虹川旧事》百余篇,写的虹桥故人故事,描绘了那个时期虹桥人的生活变迁和生命经历,是那个时期虹桥的浮世绘。王星荣君善于将生活中各种纠结矛盾,从情感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。而且与崇高和凄美相联系,使人在生命的苍凉和温情的幽默中产生同情共感。而他的笔调却是平静的,娓娓道来,只讲旧事,不加评山柳村寡妇的情史判,不溢美、不隐恶,有太史公之遗风…“缅怀往事,殆犹梦也。”王星荣君深爱虹川的来,揪心虹川的去处,用文字加画笔记下虹川的脉息和人迹,让这个浙南小镇在火急火燎的变迁中留下一点往日的衣香鬟影,其匠心其用意实在是诚可嘉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