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名家专栏> 文章内容

书籍、邮票、唱片:致那些拨动心弦的艺术之美

※发布时间:2016-6-15 17:27:39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陈旭升设计的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邮票。

  书籍、邮票和唱片,这些都曾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消遣之物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这些文化载体总能带来无穷乐趣,令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、充实。

  随着时代的变迁,尤其是电子媒介的蓬勃发展和娱乐方式的日趋多元,这些曾经广受追捧的传统文化载体,有的依然存在,凭借其独特个性,展现恒久的人文风光;有的却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,式微,成为都市人缅怀时光的怀旧之物。

  尽管辉煌不再,甚至渐渐显得有点“落伍”,但仍然有一批人深深纸质书籍、CD唱片或者是带着齿孔和邮戳的邮票。他们便是与这些文化载体天天打交道的专业设计师。他们用纸笔为其设计美丽的外观,用艺术之美拨动众人的心弦。

  日前,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、唱片设计师和邮票设计师,他们都是享誉业外的资深行家,作品深受欢迎。他们在有限的方寸之地,营造回味无穷的美感,带领观者进入艺术之境。除了设计,他们的日常生活也非常丰富,或重拾画笔,回归自然;或执笔写书,记录心语。他们无不认为,所有文艺媒介最终的指向,都是为人们提供过一种优质的生活体验,触发大众对生活的热爱,它们都是生活中值得反复重温与欣赏的美好。

  1“最美图书”缔造者朱赢椿

  “书山深处有我向往的静谧”

  有这么一个设计师,他的四季光景皆与花草作伴,与昆虫为友。生活中,他用机和爬虫交谈,用书册为它们立传。他完成了《蚁呓》、《鼠述》、《蜗牛慢慢爬》三本动物题材的书籍。他设计的《不裁》和《蚁呓》两本书,两度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设立的“最美图书特别”。

  他便是中国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(见下图)。

  不久前,朱赢椿在广州方所举办了一场名为“虫子旁——回到大自然的家”的摄影展。呆在广州的两天时间里,他大都藏身于方所书店的人群中和书架前。他笑言,书山深处有他向往的静谧,他用平静和缓的声音讲诉自己的设计和生活。他生于苏北农村,毕业于美术师范专业,因为工作分配的缘故进入书籍装帧行当。由此开始,他拿起纸笔,为书籍设计美丽衣裳,一干就是20年。

  《不裁》是朱赢椿首摘“世界最美书籍”的作品。朱赢椿在书中调皮地“戏弄”读者,故意拖延阅读速度;《蚁呓》是他的之作,雪白的封面只有在不同的角度徐徐爬行的几只蚂蚁,简单灵动。2013年,一本几可以假乱真、让人垂涎欲滴的“肥肉书”在他手中诞生,封面逼真的图案配合有关肥肉的名家散文,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阅读体验。“虽有人作,宛自天开”,朱赢椿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,在国内书籍装帧界引起高度关注。

  刚入行时的朱赢椿,是效率时代里如鱼得水的能人,活儿接得勤,出手速度也快。渐渐地,他开始放慢速度,形成了一套简洁、安静、富有禅意的个人设计。他指着在方所展出的个人昆虫摄影作品,不慌不忙地说:“这些作品基本上反映的就是我的生活。”如今,他每天的工作时间短而集中,在业余时间里,他最喜欢和他的昆虫朋友们相处,用镜头记录微观的昆虫世界。

  朱赢椿从小就非常喜欢自然,7岁的时候画了自己的第一本书,颜料用的是碾磨油菜花的汁水,调入了各色墨水而成。苏北农村的风景为他带来了无尽的,他一手建造的“随园书坊”更是对自然的致敬,小院里都是他亲手栽种的油菜花、丝瓜和桃花。“春天的时候,我的书坊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景,人会来拍照,他们都说我这是‘百草园’。”

  朱迎春说,他的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。“一有时间,我就会观察身边的昆虫,观看一样东西的方式,可以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。”他的布袋子里总有三样东西——相机、笔记本和笔袋,如果哪天出门落下了其中任何一样,他都会异常焦虑。他用镜头和纸笔记录下集体搬迁的蚂蚁、生命走到尽头的蝴蝶、受伤的蚂蚁、失去蜗壳的蜗牛。“因为照得太多,已经摁坏了一部相机。现在这部刚换不久,就是一部3000元钱的傻瓜机。”朱赢椿笑着说。

  他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满是关于创意的涂鸦,其中有手绘的昆虫、碎片式的只言片语、也有偶然闯进大脑里的灵感。朱赢椿创作的“新感觉诗歌”——以视觉画面构成的“设计诗”,很多都是出自这本随身笔记本。

  朱赢椿作为知名的书籍设计师,经常被问到对电子阅读的态度,是否担心纸质书籍终会消逝这类问题。朱赢椿总是淡然一笑:“也许会有这么一天,我们都不知道,如果真的发生,我就去画画。”在他看来真正的是绘画。最终,他希望自己可以回归最纯粹的自然,再次拾起画笔,描绘繁华世界中的一片绿洲。

  2“唱片造型师”聂永真

  “唱片设计要把握歌手的灵魂”

  一面是经过黑白处理的火山爆炸,一面是阴影下歌手的侧脸,安静之中蕴藏着无穷的能量——这便是林宥嘉《感官世界》的唱片封面。《感官世界》凭借冷峻的整体设计基调,在一众色彩斑斓的流行唱片中脱颖而出,一举摘得2010年第21届金曲“最佳专辑包装”。得人是新生代唱片设计师聂永真(见右图),他是藏在歌手和音乐人作品背后的“唱片造型师”,他曾经合作过的明星包括田馥甄、陶喆、五月天、周杰伦、王力宏等。

  “唱片设计是一个考究设计师度的工作。”在聂永真看来,设计师需要把握歌手的眼神、气味甚至是与灵魂相关的东西,然后通过唱片把它们传达出来。歌手田馥甄(Hebe)原本是偶像团体S.H.E当中的一员,在她单独发行唱片时,需要找到新的定位。聂永真在接下她的个人唱片设计合约之后,任务是为其音乐和个人形象披上新的外衣。

  聂永真感受到田馥甄身上隐藏的“文艺范”,于是开始着手从画面语言上减少她的偶像气息,方法之一是降低她的脸部率,反之使用一些手部和背部的照片。“既然艺人想要摆脱以往的形象,那我就要她在画面上摆脱得更加彻底,当时我希望田馥甄能够从流行音乐的‘主流’中抽离出来。”聂永真为田馥甄设计的第一张个人唱片《ToHebe》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,在她第二张唱片《Mylove》当中,聂永真更加大胆,愈发淡化其偶像,让她呈现出、的“文青”气质。

  平时,聂永真过着很典型的设计师生活,最忙的时候,几乎是足不出户。手忙脚乱的时候,工作室里一片狼藉,根本顾不上。穿梭在娱乐圈的他,一直为歌手找到兼顾商业需求与展现个性的解决方案。“唱片封面反映歌手的灵魂,设计应该是丰富和有生命力的。”

  聂永真还曾为金马50周年担任视觉设计,担任庆典代言人的是著名影星张曼玉。“金马历史上都没有用明星做过代言人,人物太突出容易让海报看上去像香水广告。张曼玉的眼神很美也很深邃,于是海报上我只用了她的眼睛。当时主办方认同了我的设计概念,我感到很欣慰。”聂永真说。

  聂永真是一名“70后”,大学时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。大学二年级的时候,他参与了诚品书店发起的文案设计比赛。起初,他参赛只是为了好玩,赚一点生活费,没想到,却一举获得了佳作。那次大赛令他声名鹊起,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。“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在生活里面寻找到更多的题材。久而久之,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,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,会及时用文字表达和记录下来。”聂永真笑言,文字比各种设计元素更加私密,除了设计,他最着迷的便是写作。”今年,他的个人杂文集《不妥》正式出版,他也因此被誉为是一个“会用文字表达”的唱片设计师。

  对于传统唱片的逐渐式微,聂永真深知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。“目前,每年基本上还会推出一百多张新的音乐专辑,但是过去一张唱片能卖几百万张,现在最好的也才几万张。”聂永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:“在,尽管唱片越卖越差,但唱片设计却越来越精致,真正的乐迷还常重视手捧实体唱片时的那一份。对于歌手来说,唱片封面永远是他们面对大众的第一张面孔。CD会消失,但是蕴含在唱片中的内涵却是不会被时间带走的。”

  3“方寸画家”陈旭升

  “邮票虽小,大有学问”

  “70后”邮票设计师陈旭升(见下图)生长在广州,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,国画专业出身的他,却和邮票结下了不解。

  他从小就是一名集邮爱好者,对他来说,邮票既是通信的资费凭据,更是爱不释手的“玩具”。“小时候会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贴到本子上,和同学朋友交换,就像玩‘公仔纸’一样。”

  1995年毕业以后,陈旭升进入广东省邮政邮票局工作,入行至今,已经做了近20年邮票设计。他曾为十多个国家设计过关于“中国事物”的邮票小型张,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的“广州中山纪念堂”邮票小型张、斐济国的“雁荡山”邮票、坦桑尼亚的“红楼梦”邮票小型张等,内容涵盖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及文化遗产。

  今年,他成为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纪念邮票的设计者。在篇幅为50×30毫米的邮票上,他细笔勾勒出一幅线描风景画:黄棕色的黄埔军校正门旁是两棵茂密的大榕树,士兵们身着蓝色军装,迈着整齐的步伐,脚下扬起尘雾,整个画面显得威严肃穆。下方是1.2元邮资与“中国邮政”的字样。一个邮票设计界的前辈曾经和他说过,自己一辈子都在和邮票的国铭(注:即发行邮票的国家或地区名称)和面值打交道,它们的摆放和大小比例都是一门学问,“没有人敢说自己在这方面已经做到了完美”。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。

  也许是国画专业根基使然,陈旭升在艺术创作上很看重营造“意境”,喜欢在看似小家碧玉的邮票上展现出一种大方的气度。“黄埔军校纪念邮票的最终效果并不是我最喜欢的版本,我喜欢更‘威水’一点的感觉。”但是,他也明白,善于与客户协调沟通,也是设计师的一种能力和责任。

  陈旭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,邮票的设计和发行是一件非常严谨的工作。从承接设计约稿、方案对比选拔、初稿出炉到最终定稿,每一套邮票的诞生都经过了重重,在此期间,设计草案需要经过多方论证和研究,综合各方意见不断进行修改。“邮票的设计过程很漫长,也充满曲折,有些设计师可能一辈子都设计不了一套真正付印的邮票,尽管如此,获得设计邀请就是一种肯定。”陈旭升如是说。

  因为学习国画的关系,陈旭升还爱上收藏字画和古今艺术品。2002年,陈旭升只身一人奔赴支援,一去就是3年。后来,他以自己在拍摄的作品为蓝本,设计了一系列邮票衍生收藏品和风信片。

  时至今日,书信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,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快捷的电话、微博和微信。面对实用功能逐渐淡化的邮票,陈旭升并不感时伤怀,他认为:“邮票是国家名片,也是‘迷你百科全书’,现在的邮票已经开始从实用品转向收藏纪念品和投资产品,总有一批人对它怀有的热情。”

  在他看来,现在的邮票不仅是“平民的股票”,更是“掌中画卷”。邮票设计也开始时髦起来,有的还别出心裁地从过去的平面邮票转变为“三维立体邮票”。曾经掀起热潮的“唐诗三百首”就是一款多邮票,触摸票面上的触点,邮票还可以发声朗读。

  “邮票是不会过时的,邮票设计师一直都在努力改变邮票的外观,让它更加鲜活有时代感。而集邮的乐趣说来有点像科学探索,画面虽小,大有学问。”直到今天,他都始终记得那位前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:“方寸藏精华,集邮知天下。看起来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,但这正是邮票的魅力所在。”

  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推荐:

相关阅读
  • 没有资料